預防嬰幼兒感染百日咳
小於6個月的寶寶是感染百日咳的高危險群,主要的感染源為親密照顧的媽媽及其他照顧者。
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及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建議「近期內未曾接種擺咳疫苗的育齡婦女,應接種適用於成人的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(Tdap),以預防感染百日咳傳染幼兒。如果孕婦在懷孕之前未曾接種Tdap,則應於生產後,離開醫院之前的住院期間接種一劑,另會照顧寶寶的其他家屬親人,也建議接種,除保護新生兒,也保護自己。」
如何防禦中耳炎
2歲以下小寶貝的抵抗力弱,一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病菌侵襲,臨床上,兒科醫師較常診斷的就屬於上呼吸道感染,一旦受到感染,可能會有感冒、鼻竇炎甚至中耳炎的症狀常常讓寶寶苦不堪言、父母心疼不已,其中幼兒急性中耳炎又特別值得注意,因為復發率高,可能導致嚴重後遺症如聽力受損等。這時候,如何從平日生活切入,為寶寶建立完整的照護網呢?
為何會得中耳炎的原因
1.構造-由於寶寶耳咽管的發育尚未成熟,管道較短、角度較平,因此鼻咽腔分泌物很容易由此進入中耳腔而受到感染。
2.免疫力-寶寶的抗體尚未完整,免疫力不足,自然有較高機率會受到病菌侵襲而生病,進而將病菌帶入中耳腔中導致感染。
發現中耳炎
1.活動力下降-寶寶的活動力不如平日時,最好開始有警覺心多加注意是否有異狀。
2.食慾不振-當寶寶莫名的食量減少、甚至連愛吃的食物都吃很少或不吃時,也一定要特別留意。
3.哭鬧不止-寶寶還不懂得如何運用語言文字表達,因此如果身體有不舒服的感覺,絕大多數會以不明哭鬧等高昂的情緒表示。
4.聽力下降-當中耳炎感染到某種程度時,鼓膜或聽小骨可能受到損傷,嚴重時還可能影響聽覺功能,此時父母親會發現與寶寶講話時寶寶沒有反應,這可能是聽力下降的一個表徵,需要多加注意。
5.發燒-當寶寶有前面幾種症狀,還不確定感染中耳炎;但如果寶寶開始有發燒的情況,之後還感到耳朵不適等症狀,就必須確認是否為中耳炎。
6.耳朵痛-耳朵痛是最典型的代表情況。當寶寶感覺耳朵疼痛時,直覺地會抓耳朵、拍打等動作來表示不舒服,此時建議盡快就診檢查。
引發中耳炎的致病原
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導致中耳炎發生,尤其在流感旺季,因此父母和寶寶隨時都得小心注意。
1.細菌性-肺炎鏈球菌、不可分型嗜血桿菌、黏膜莫氏菌等,都是常見會引發中耳炎的細菌,最常見的是肺炎鏈球菌及不可分型嗜血桿菌2種。
2.病毒性-鼻病毒、呼吸道融合病毒、流感病毒為常見致病原。中耳炎很容易由感冒(病毒所導致)引起,而每年都可能會有大流行,應小心注意。
預防中耳炎的生活照護法
1.多哺餵母乳-母乳含有的成分,經嬰兒吸收後,能夠轉換成保護體內健康的抗體,這也是現代多提倡母乳的原因之一。
2.避免平躺進食-由於寶寶鼻咽管構造較平,病菌容易從口腔、鼻腔感染致耳朵部位,因此不建議寶寶平躺喝奶,如果需要也請改為斜躺較好。
3.正確擤鼻涕-許多人常習慣兩邊一起擤,但其實正確的方式為一次擤一邊,這樣可避免壓力過高而將病菌灌入中耳腔。如果擤不出來,有可能是寶寶的鼻涕塞住或是鼻黏膜腫脹,建議可用棉棒或吸鼻器幫助清理分泌物,或使用鼻沖洗器來幫忙沖洗出鼻涕。
4.施打疫苗-疫苗是最直接能幫寶寶建立預防效果的防護,肺炎鏈球菌與流感疫苗可明顯降低中耳炎的發生率。不只預防中耳炎,同時也可以預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,寶寶在1.5個月大即可施打,建議媽媽讓寶寶在感染高峰前,儘早給予寶寶保護。
5.不暴露在二手菸霧環境-不只是二手菸,還有其他瀰漫在空氣中的刺激物質(如油漆味等),都可能會刺激鼻腔內黏膜分泌並造成發炎的可能性,進而增加受病菌感染的機會。
6.七個月大後減少奶嘴使用
由於寶寶的耳咽管尚未發育成熟,如果常常吸吮奶嘴,不知不覺容易將口腔內的病菌感染到耳朵中。為了減少感染,建議從7個月大後,逐步減少寶寶使用奶嘴。